为什么有老师很在意论文致谢?

其实一篇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体现了“学术传承”和“学术谱系结构”。至于老师为什么在意,其实原因也再简单不过——你在致谢中表达的情感和感恩,正是很多老师共有的精神追求。

更新于2025年11月14日

为什么有老师很在意论文致谢?

菩提老祖跟孙悟空说——

以后在外面,别提我是你师傅。

嗯,这是如今不少导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和遵遵教诲。

当然,如果这个学生足够优秀,那还是要提的。谁不想当杨振宁霍金之类名垂青史的大咖的老师。

你现在翻开各种涉及科学史的书,甚至点开某个科学家的百科,基本都会都明晃晃地写着——“师从XXX”

其实论文致谢这个地方很有意思,最近经常还是大家玩梗的集散地。

比如:

为什么有老师很在意论文致谢?为什么有老师很在意论文致谢?

这些致谢虽然很搞笑,但确实不严肃,而且失去了致谢的意义。

你能想象,未来的诺奖得主,无数粉丝翻开他当年的博士论文一看——

“我感谢我自己”……

必将成为科学史上的“美谈”。

好,咱们严肃点说说致谢这个问题。

其实一篇论文,尤其是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最核心的价值就是体现了“学术传承”和“学术谱系结构”。至于老师为什么在意,其实原因也再简单不过——你在致谢中表达的情感和感恩,正是很多老师共有的精神追求。

致谢是学术传承的“历史档案”

从更宏大的视角看,每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都是在为学术谱系添砖加瓦。

当你追溯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脉络,都会发现那些错综复杂的师承关系。

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更容易成为诺贝尔奖得主,这不仅是智力的遗传,更是方法、资源和视野的传承。

别总觉得这是学术门阀思想作祟。

事实上,学术确实有传承的。中国古话都有“名师出高徒”,咱们现在大伙都奔着清北复交、C9高校去,其根本原因就是更高的平台,更厉害的导师,一般会带出更厉害的学生。

而这种学术传承不要以为只是“评本子的时候打招呼”这么肤浅。

其实,你研究什么,研究的问题先不先进,研究的基础雄不雄厚,这些在你读博士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而这,正是现代的“学术传承”。

我读书期间一个大教授跟我说"我的导师的导师,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的学术先驱。”

这种跨越百年的学术血脉,就是通过一篇篇论文的致谢延续下来的。

致谢部分也是感情流露

一篇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如果感谢了家里的猫猫狗狗,感谢了女友的用心陪伴,就是没感谢为你的学术研究付出了大量心血的老师和同门,那作为老师,恐怕会十分伤心。

所以为啥老师重视在意?

答案很简单,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老师想要知道,自己在学生心目中到底有多重要的地位,学生是否感恩自己的培育和培养。

别以为这点很老套,你换到自己身上一想就明白了。

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感官,更何况为你付出心血的老师。

你连实验室同门跟你好不好都想一探究竟,更何况老师。根据我跟很多导师聊天发现,他们其实很在意你对他的态度和情感。用他们的话说——虽然你现在甚至未来不会为我做什么,但你只要有感恩的心,我其实就很满意了。

老师当到一定程度,是对“桃李满天下”这种朴素的情感有追求的。这点我深有体会。

我曾经有三位深入指导过我的导师。其中一位已经退休,他现在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在全国各地走走转转的时候,和当地的学生吃顿饭,喝顿酒,聊聊天。

用他的话说,“看到你们在领域内都一个个有所成就,我觉得特别荣幸。”

他在这个阶段,图的就是一个“桃李满天下”,“学生们都认他”的精神追求。

为什么你应该严肃对待你的致谢部分

如果你想继续在学术这条路上走下去,那有些东西,比如一篇学位论文里的致谢,是应该严肃认真对待的。

我从没跟我带的学生说过这个问题,因为说了就好像我很在意,但事实上我确实在意。

你很多时候都可以玩梗,但在论文致谢中不应该。

因为这段短短的致谢,可能伴随你整个学术生涯。

学术圈里大家好像都有一些探究欲,不光探究科学问题,还探究科学家的“个人问题”。越是有成就的科研人,越会有人挖出当年的论文来拜读。

谁都不喜欢只索取不感恩的人,学术圈也同样。

所以,对于致力走学术之路的小伙伴,从致谢里认真感谢这一路帮助过你的老师和同门开始吧。

本文为AJE邀请从事科研工作的老师撰写,版权归AJE所有,非经允许不得转载。
关于论文致谢,您也可以看看我们往期的文章:

撰写鸣谢词

撰稿人
标签
论文致谢
目录
订阅邮件
订阅我们的邮箱后可提前获得AJE作者资源的文章,享受AJE服务的折扣,以及更多的优惠

查看 "隐私协议"

AJE是Nature等推荐的润色机构,已润色超100万篇论文!

AJE为您提供英文论文润色、学术论文翻译、期刊选择、文稿排版等一系列学术服务,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您充分发挥您的研究潜力,助力您成功将论文发布在国际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