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士学位,作为人类目前所创造的所有学位里面的天花板,拿到它非常不易。而攻读博士学位,则是很多人学生时代长期以来的梦想。然而,由于博士学位的含金量相对更加高,其难度也比本科和硕士学位要高很多。敢于读博追逐梦想的人有很多,但有更多人虽然梦想读博,但在如同炼狱般的博士试炼前还是选择了退缩。
然而还有这么一部分人,明明知道自己不适合读博,但在父母的期待或者因为逃避就业而硬着头皮选择了读博这条路,他们会怎样呢?另外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虽然不喜欢但为了更好的就业而硬着头皮读下去究竟还是不是一条好路呢?今天这期文章AJE就特邀一位拥有博士学位的学者来深入分析一下,如果不适合读博非要读博会发生什么以及现阶段读博的收益到底值不值得你花上几年时间。
以下为邀稿全文:
首先,想要知道不适合读博的人非要读博会怎么样必须要明确一个问题,什么人到底适合读博。根据笔者读博期间以及博士毕业之后的观察。
适合读博的人通常有以下几个特质
坐得住,能沉下去
读博90%的时间是自己和自己的约会,能让你博士毕业的课题全世界可能只有几个人稍微懂一点。因此读博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做冷板凳,你需要自己一个人看文献、一个人设计实验、一个人处理数据等,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和一群人工作的人,读博对你来说可能并非那么适合。
建立在逆商上的智商,而非单纯的聪明
为了攻克某一个课题,失败几次乃至几十次都是正常的。如果是一个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甚至人生前几十年都顺风顺水的人,可能不是特别适合读博。因为读博期间几乎90%的时间都不会有什么正反馈,甚至于大部分时间的反馈都是负面消极的。如果每次遭逢失败都下意识否定自己,读博可能真不是一个好选择。
家庭条件允许,且没有短时间内赚钱的压力
家庭条件也是一个人适不适合读博的重要考量,如果家庭条件允许,个人可以有好多年的试错机会,因为他短时间内没有赚钱养家的压力。但如果父母年事已高且急需用钱,哪怕读博也很难安心。
知道了什么人适合读博之后,那如果那些不适合读博的人硬要读博会发生什么呢?
首先,最常见的读博不适症就是方向感缺失。因为读博之前就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而是被一些外部因素推着来读博,这样的后果就是一遇到困难和挫折的第一反应就是“早知道不读了”或者“读博真没意思”。当被这种情绪缠绕着,轻则消极对待,重则反感甚至厌恶科研。
其次,另外一种常见的读博不适症可以归纳为自我逃避。在经历了多次挫败之后,不可避免的就会萌生出逃避、放弃的心理。具体表现就是不想去实验室,不想和实验室的同门说话,甚至不想常见任何一次组会,只想做自己的事情。
更严重的,一些比较罕见的读博不适症包括逆反、抑郁和自我否定。在多次努力和拼搏之后,尤其是看到和自己一起入学的那批同学都一个个顺利毕业,就只剩自己在实验室独自拼搏挣扎毕业之后,这个时候就很容易被负面情绪淹没,而产生一些自我否定。尤其是对于博士这种日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很容易一时想不开而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
现阶段到底还值不值得读博呢?
随着中国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博士学位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攻读博士学位。尽管绝对比例依旧不是特别高,但在适合于博士的工作机会面前,博士学位早已泛滥成灾。笔者认为,读博到底值不值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 攻读博士的你是不是对科研有兴趣,以后就打算走科研这条路。如果答案是yes,那么读博对你来说就是水到渠成的选项,并不需要过多考虑其他因素。如果你的答案是no,那么可以再看看下面的问题。
- 你的专业有没有读博的必要,读博之后是不是可以让你彻底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对于一些专业,读博几乎成了必选项,例如医生。你想去好一点的单位,没有博士学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读博是你为数不多的好选择。
- 你个人是不是对读博有着极大的动力。例如你的家庭条件尚可,你父母对你最大的期待就是读一个博士学位,或者你个人的野心激励着你必须拿下这个博士学位,那么读博对你绝对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必经之路。
如果你对于上面三个问题的答案是否的话,那么读博其实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好选项,只会耽误你几年的黄金发展期,不读博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