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指南!用Nano Banana Pro制作论文插图,附Prompt

Nano Banana Pro并不是要取代专业制图,而是帮我们把“从无到有”这一步推进得更快,让你能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这一期内容,我会结合自己的使用经验和实际科研工作场景,系统讲讲怎样用 Nano Banana Pro 做出论文里真能用的插图。

更新于2025年11月24日

实用指南!用Nano Banana Pro制作论文插图,附Prompt

2025 年 11 月 20 日,)Google正式推出了Nano Banana Pro(也就是现在广泛讨论的 Gemini 3 Pro Image 能力)。 发布之后,科研圈、设计圈和技术博客很快就被它刷屏,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它在“可直接用的图像”这件事上迈出了一大步:文字标注更稳了、结构化布局更聪明了,而且能在 Google 自家工具里无缝调用。 对我们这种经常要做机制图、信息图、流程图等图的人来说,它的出现多少有点“终于等到你”的感觉。

从学术写作的角度看,它带来的改变其实特别直接。以前做机制图、流程图或信息图,往往要先在纸上画个草稿,再在 PowerPoint、Illustrator 或 BioRender 里一点点摆。Nano Banana Pro 出来之后,你会明显感到两件事变得轻松了:
1.文字和箭头的标注不再容易乱;
2.复杂结构的草图能在几秒钟生成一个“可用底图”。

这意味着,它并不是要取代专业制图,而是帮我们把“从无到有”这一步推进得更快,让你能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这一期内容呢,我会结合自己的使用经验和实际科研工作场景,系统讲讲怎样用 Nano Banana Pro 做出论文里真能用的插图。

当然,还是那句话,AI工具始终都是起到助攻的作用,还是容易出错,如果有预算,可以使用专业的制图机构,如AJE的研究推广服务,将您的研究成果浓缩成视频、信息图等,帮助您将您的工作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什么是 Nano Banana Pro,为什么它适合做科研插图

正如我们开头提到的,Nano Banana Pro 是 Google 在 2025 年发布的一项图像生成与编辑技术,背后由 Gemini 3 Pro 支持。与一般的 AI 绘图工具不同,它的定位并不是“艺术创作”,而是更接近“可用图形的生产工具”。在不少技术测评里,它最受关注的特性其实不是画得多漂亮,而是它对图中结构、标签、流程和空间关系的理解能力,比以往的图像模型稳定得多。这一点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非常关键。

Nano Banana Pro演示视频截图

图源:Google

科研插图的难点往往不在“美观”,而在于能否准确表达机制、结构和逻辑。例如蛋白质信号通路中的箭头与反馈环、实验流程中的步骤连接关系、信息图里的数据层级和权重……这些元素本质上都是结构化的视觉语言。Nano Banana Pro 在接受 prompt 时并不是简单地“照着画”,而是能解析图像里的逻辑关系,把箭头方向、标注文字的位置、组件之间的层级区分理解得相对清楚,生成的图不会轻易出现错位、混乱或无法解释的细节。

用Nano Banana Pro生成的T-cell 激活机制卡通图

用Nano Banana Pro生成的T-cell 激活机制图,图源:X

另一个让科研作者感到明显便利的地方,是它的文字渲染能力变得可靠。过去的模型经常把标签画得歪歪扭扭、字母顺序错误,导致科学图示无法直接使用。Nano Banana Pro 在这方面的提升,使得“生成一个能直接进入草稿环节的初版插图”不再那么困难。我自己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这样做:把手绘草图、示意框架或参考文献里的旧图交给它,让模型生成一个整洁、有统一视觉风格的版本,再在后期软件里做微调。这样既保持了科学内容的严谨,也节省了大量排版时间。

此外,它提供的高分辨率输出也对科研场景非常友好。海报、汇报、论文稿件要求的分辨率并不低,而 Nano Banana Pro 的输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足够清晰,可以满足初版绘制甚至接近最终图的需求。最实际的一点是:你可以反复通过对话方式修改某一部分,而不用从头重画整张图,这让迭代变得非常高效。

从整体体验来说,Nano Banana Pro 的优势不是取代专业绘图软件,而是让科研插图的准备流程变得更顺畅。它帮助科研作者快速创建结构明确、可继续编辑、逻辑清晰的图示,把你的时间从繁琐的图形构建中解放出来,更专注于科学内容本身。

科研插图类型与 Nano Banana Pro 的应用场景

下面列出科研写作中常见的几类插图,以及如何用 Nano Banana Pro 实现,以及每一种类型对应的一些策略。

科研插图类型与 Nano Banana Pro 的应用场景图表-AJE

从零开始用 Nano Banana Pro 做插图

下面是一个结构化、分步的操作流程,适合科研人用 Nano Banana Pro 来制作插图。

准备阶段

  • 明确目标:先想清楚这幅图的用途(是给论文读者看的机制图、还是给会议海报的信息图)及受众是谁。
  • 收集参考:准备草图、手绘示意图、已有简图、ppt 图、甚至参考文献里的示意图,作为输入参考图。Nano Banana Pro 支持上传多张参考图。
  • 整理文字内容:列出所有你要标注的元素(蛋白质名、通路、箭头解释、标签等)。

构建 Prompt

使用 “Thinking” 模式(即 Gemini 中触发其推理能力)来生成初步构图。这种模式使 Nano Banana Pro 能先生成草稿布局,再细化。

在 prompt 中明确几点:

  • 主题/主体(e.g. “a signaling pathway diagram of MAPK cascade”)
  • 风格(例如 “technical blueprint-style”, “clean infographic”, “isometric view”)
  • 注释(“include labels for proteins A, B, C; arrows showing activation; text callouts describing function”)
  • 布局/颜色(“white background, minimalistic”, or “muted pastel colors”)
  • 参考图:如果上传参考图,可以在 prompt 中提到 “use the uploaded diagram for layout guidance”

生成与迭代

  • 点击生成。Nano Banana Pro 通常在几十秒内给出结果。
  • 检查文字是否清晰可读、标签是否正确、箭头逻辑是否合理。
  • 如果不满意,可以用其编辑功能“局部修改”:使用简洁对话命令调整某一区域,如 “make the arrow thicker”, “add a box around protein name”, “change font size of label” 等。

导出

  • 选择合适分辨率:对于论文插图,建议导出高分辨率(2K 或 4K)版本以保证印刷质量。
  • 导出格式一般为 PNG / JPG / WebP,取决你后续用在哪(PPT 推荐 PNG,无损;论文期刊图可以用高分辨 PNG)。

后处理(可选)

如果还需要进一步精修(比如标注改动、颜色微调等),可以将生成图导入专业绘图软件(如 Illustrator / PowerPoint / Inkscape)进行微调。

对于有版式要求的期刊(如图例字体、线宽、颜色风格),后处理可以保证风格统一。

AI仅是辅助,必须认清它的局限

虽然 Nano Banana Pro 在科研插图制作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它并不是万能工具,也无法完全替代人工判断。每天用它做图时,我最深的感受是:它确实能把机械性的绘图工作大幅缩短,但科学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图示逻辑是否严谨,最终仍然要靠研究者自己把关。

Nano Banana Pro 对结构化布局的理解已经比早期模型好很多,但在涉及复杂机制图时,它仍可能出现细节偏差。例如信号通路中的抑制箭头方向偶尔会反,蛋白质之间的调控关系可能被简化得过头,甚至会把实验步骤的顺序“自动优化”,导致与真实流程不一致。这些问题并不是模型能力不足,而是它在生成图形时可能根据“视觉合理性”而非“实验真实性”来调整布局,因此一定要仔细校对。

还有一点,我发现它文本标注虽然稳定,但偶尔也会出现逻辑性错误。特别是在信息量较大的图里,它可能会为未提到的元素添加额外说明,或者把原本属于某一模块的标签挪到另一部分。科研插图与新闻信息图不同,容不得半点错位或误解,因此每一个箭头、框、注释都必须逐一审查。很多时候我会把生成的图导入 PowerPoint 或 Illustrator,再做一次人工排查和修订,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实验事实。

还有一个常见的情况是,Nano Banana Pro 有时会“过度艺术化”图像,例如使用渐变、阴影、非标准色彩,这些效果看起来漂亮,却不一定符合期刊或学术海报的规范。特别是生物医学插图,经常需要特定颜色标准(例如上调为红、下调为蓝),这就需要人工重新统一图示风格。

此外,模型在处理真实数据驱动的可视化时也需要小心。如果你在 prompt 中使用类似“根据最新研究”“根据近五年的数据”这样的描述,它可能会根据公开来源自动补全内容,但结果不一定完全准确。因此在做信息图时,建议明确告知模型使用你提供的数据,而不是让它自行推断,这样能显著减少错误发生率。

总之,工具就是工具,现阶段还无法完全替代人工,Nano Banana Pro 帮我们解决的是“画出来”的问题,而不是“画得对”的问题。任何科学图示的最终质量,仍然依赖于研究者自己的领域知识、实验理解和审稿人级别的严格校对。把它当作高效的前期图示生成工具,会让整个科研图像制作流程变得轻松许多;但把它当作可以替你判断科学内容的系统,就会产生偏差和风险。理解这一点,是在科研场景下正确使用 AI 绘图工具的关键。

10个生成插图 Prompt 示例

机制图

Prompt:
“Create a clean and accurate mechanistic diagram showing the activation of the MAPK/ERK signaling pathway. Include Ras, Raf, MEK, and ERK with arrows showing phosphorylation steps. Use simple geometric shapes and clear English labels. Avoid artistic effects and keep the style minimal and publication-ready.”

细胞结构示意图

Prompt:
“Generate a schematic of a mammalian cell highlighting mitochondria, nucleus, ER, and Golgi. Use consistent line weights and readable English labels. Avoid textures or decorative elements. Present the organelles in a textbook-style layout suitable for scientific figures.”

实验流程图:CRISPR 敲除实验

Prompt:
“Draw a step-by-step workflow for a CRISPR gene knockout experiment, starting with cell culture, plasmid transfection, selection, validation, and phenotype analysis. Use rectangular nodes and directional arrows. Keep the diagram simple and appropriate for a Methods section.”

数据分析流程图:RNA-seq 分析管线

Prompt:
“Create a bioinformatics pipeline diagram for RNA-seq analysis, including raw data QC, trimming, alignment, read counting,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and visualization. Use a horizontal layout with consistent color coding and clear English labels.”

信息图:单细胞测序的优势

Prompt:
“Produce an infographic summarizing the key advantages of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Use subtle colors, icon-like shapes, and concise English text. Focus on clarity and avoid decorative backgrounds or artistic gradients.”

实验设计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Prompt:
“Generate a study design diagram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Drug A vs placebo. Include participant enrollment, randomization, intervention, follow-up, and endpoint assessment. Keep the visual style neutral and suitable for journal submission.”

概念图:微生物组与免疫的关系

Prompt:
“Create a conceptual diagram illustrating how microbiome composition influences host immunity. Use simple icons for microbes and immune cells, with arrows showing interactions. Maintain a clean, high-resolution style with clear English labels.”

作用机制示意图:抗体阻断机制

Prompt:
“Visualiz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n antibody therapy blocking a receptor–ligand interaction. Show the cell membrane, receptors, antibodies, and downstream inhibition. Use clear labeling and avoid artistic effects or gradients.”

多组学整合流程示意图

Prompt:
“Draw a schematic representing the integration of genomics, transcriptomics, proteomics, and metabolomics data into a unified analysis pipeline. Use four modules feeding into one central analytical framework. Ensure logical structure and clarity.”

方法对比图:电子显微镜 vs 共聚焦显微镜

Prompt:
“Create a comparison diagram show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confocal microscopy. Include imaging resolution, sample preparation, and typical applications. Use a balanced two-column layout with clear English labels and no decorative background.”

Nano Banana Pro 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替代研究者的判断,而是让我们能把更多时间花在科学问题本身,而不是反复调整箭头、形状和版式。只要把它当作一个高效的辅助工具,结合严谨的人工校对,它就能在科研图像制作这件事上真正发挥价值,让复杂概念更容易被理解,也让研究成果以更精炼的方式呈现。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你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更自如地运用这项工具,创造出既专业又经得起推敲的科研插图。

撰稿人
标签
AI写论文
目录
订阅邮件
订阅我们的邮箱后可提前获得AJE作者资源的文章,享受AJE服务的折扣,以及更多的优惠

查看 "隐私协议"

AJE研究推广服务,轻松传播您的科研成果

我们的研究推广服务将帮助您快速轻松地传播您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为您的研究成果设计易于获取且引人注目的短视频、信息图、海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