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中美两国科学家领跑

今年,共有来自全球 60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家机构的6868位科学家(共计7131人次)入选。与往年相比,这份名单不仅呈现了全球科研影响力的格局变化,也反映出科研诚信与学术评估标准的持续升级。

更新于2025年11月13日

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发布,中美两国科学家领跑

2025年11月12日,科睿唯安(Clarivate)正式发布了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HCR)名单。
该名单旨在表彰在各自研究领域中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位列全球前1%,并对学术研究产生重大、广泛影响的科学家群体。

今年,共有来自全球 60个国家和地区、1300多家机构的6868位科学家(共计7131人次)入选。与往年相比,这份名单不仅呈现了全球科研影响力的格局变化,也反映出科研诚信与学术评估标准的持续升级。

美国与中国继续领跑

美国依旧全球第一,以 2670人次 的入选成绩占据总人次的37%,较去年略有回升,扭转了此前的下降趋势。
中国大陆以 1406人次 位列第二,占总人次的近20%,延续了过去数年在全球科研舞台的强劲增长势头。
英国(570人次)、德国(363人次)、澳大利亚(312人次)和加拿大(227人次)分列第三至第六位。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表现持续亮眼,入选人次从2024年的134增至145,占全球总人次的2%。瑞士也重新回到前十榜单。
整体来看,全球86%的入选人次集中在前十个国家或地区,显示出顶尖科研力量的高度集中化趋势。

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前十的国家或地区

机构竞争:中美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双极格局”

在全球机构榜单中,中国科学院 以 258人次 领跑全球,稳居榜首。
哈佛大学(170人次)与 斯坦福大学(141人次)分列第二、第三。
紧随其后的是中国的 清华大学(92人次),位居全球第四;
而 麻省理工学院(MIT) 以85人次排名第五。

这一格局清晰地表明:中国和美国在科研影响力的全球竞争中已形成并行结构。中国科研机构在数量与质量上持续增长,美国顶尖高校则凭借学术传统与国际合作优势保持领先。

2025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上榜人次前十的机构

中国内地高校表现依旧亮眼

在中国内地的入选名单中,清华大学继续位居首位,入选 92人次
浙江大学以 57人次 位列第二;
北京大学(46人次)与上海交通大学(40人次)紧随其后。
此外,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等高校也均有20人次以上的入选成绩。

这反映出中国科研体系的广度与深度正在同步提升,学术影响力正由少数顶尖高校向更多研究型大学扩散。

科研诚信成为评选关键

今年,科睿唯安在评选机制中新增了更严格的审查环节,重点针对 “超高产作者”行为、过度自引以及异常引用模式 等现象进行筛查。共有 432人次候选者因异常出版行为被剔除。评选团队综合使用了文献计量学算法与专家定性评审,以确保入选科学家不仅拥有高引用量,更体现出学术成果的可靠性与科研诚信。

这意味着,“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正从单一的“数量与影响力”指标,迈向更加注重学术规范与研究质量的综合评估体系。

跨学科趋势与科研合作的未来

在21个ESI学科中,今年共有 3562人次 入选,其中 227人 同时入选两个学科,31人 在三个及以上学科入选。跨学科研究(Cross-field)入选人次达 3569人次,反映出多学科融合已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从生命科学到材料科学,从人工智能到可持续发展,全球科研网络的协作正日益紧密。

中国学者在能源科学、工程技术、环境生态、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高被引表现尤为突出,显示出国家重点科研方向与国际学术趋势的高度契合。

撰稿人
标签
论文引用
目录
订阅邮件
订阅我们的邮箱后可提前获得AJE作者资源的文章,享受AJE服务的折扣,以及更多的优惠

查看 "隐私协议"

AJE提供一系列科研支持服务,助力论文成功发表!

AJE为您提供英文论文润色、学术论文翻译、期刊选择、文稿排版等一系列学术服务,我们希望可以帮助您充分发挥您的研究潜力,助力您成功将论文发布在国际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