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的阅读学术文献?试试Bill Cosby的方法

最近我读到一篇有趣的短文,叫How to Read Faster,作者是美国喜剧演员Bill Cosby。他曾积极参与阅读推广项目,鼓励公众提升阅读能力。虽然这篇文章面向大众、语言幽默,但其中提到的三种阅读方法,其实非常适合科研环境。今天不妨就从这篇文章出发,重新谈谈“科研人员如何更高效地阅读”。

更新于2025年7月23日

如何快速的阅读学术文献?试试Bill Cosby的方法

在科研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逃得过“阅读压力”——从论文、综述、项目书、评审意见,到会议资料和政策文件,一天看不完两三篇文献,就好像今天的研究计划不完整。

许多科研人员可能都有类似的困扰:面对几十页的PDF,既想迅速读完,又不愿错过关键信息。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在不牺牲理解力的前提下,提高阅读效率?事实上,答案并不神秘。

最近我读到一篇有趣的短文,叫How to Read Faster,作者是美国喜剧演员Bill Cosby。他曾积极参与阅读推广项目,鼓励公众提升阅读能力。虽然这篇文章面向大众、语言幽默,但其中提到的三种阅读方法,其实非常适合科研环境。今天不妨就从这篇文章出发,重新谈谈“科研人员如何更高效地阅读”。

从“扫一眼”到“理解内容”:预览不是偷懒,而是策略

在学术阅读中,我们往往太习惯从第一行字开始读起,仿佛从头到尾看完,才叫真正“读了一遍”。但如果你经常处理综述、政策文件或者长篇会议资料,你一定知道,有时候读了十页,还没进入正文的核心论点。

这时,“预览”就派上了用场。

所谓预览,其实是先用几分钟浏览文献的结构框架,快速掌握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打算怎么讲、结论可能是什么。你并不需要马上搞懂每一个公式、看清每一个图,而是先抓住这篇文章的“轮廓”。像是扫一眼摘要和引言,翻到结论和参考文献,再看看各章节的小标题、图片说明,这些都能帮助你更快地判断:这篇文章值得我花多少时间细读?它跟我的研究是否相关?

科研阅读和日常小说不同,我们读的是“信息”,而不是“故事”。预览并不是跳读,而是一种为真正的深度理解铺路的战略性阅读方式。

学会略读,别太苛求每一句话

在学术阅读中,另一个常被忽视的技能是“略读”。这并不意味着粗心大意或浅尝辄止,而是带着目的去快速抓取信息。

比如说,你想了解某个新领域的研究趋势,或者只是对某篇论文感兴趣但暂时没有深入研究的打算,这时候你完全不需要逐字逐句去啃每一段。快速浏览段落首句、跳过冗长的技术细节和方法部分,专注于研究动机、主要发现和讨论结论,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关键信息。

很多科研人员不愿承认自己在“略读”,但其实,在会议期间浏览海报、查阅综述时,我们都在下意识地使用这项技能。如果你能有意识地练习并掌握它,略读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帮你快速筛选出真正值得深入研究的资料。

不需要“全读”,但必须“读对”

当然,快速阅读不是为了读得越多越好,而是为了读得更有针对性。就像原文中提到的那样:“你不需要记住每一个细节,但你必须抓住整体脉络。”科研阅读的目的并不是背诵,而是提炼信息、评估价值、找到切入点。

学术研究最终是以输出为目的的输入。如果你只是为了“看完”而读,那这些阅读最后可能并不会转化为有意义的产出。相反,如果你带着问题读文章、带着项目需求选文献,即使读得快,也能精准有效。

速度不是目的,理解才是王道

快速阅读,不等于浮躁阅读。它的前提是有明确目的,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以及足够的判断力。尤其在科研语境下,信息的准确性、术语的理解和逻辑的把

最后,我把Bill Cosby的这篇短文,翻译成中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如何更快阅读

Bill Cosby

International Paper 曾邀请比尔·考斯比参与一项旨在帮助人们提高阅读速度的教育项目,他在其中分享了自己学习快速阅读的体会。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住在费城,我几乎看遍了所有出版过的漫画书。(那时候出版的漫画还没有现在这么多。)

我通常两三天就能把整本杂志读完,然后再苦等下一期的到来。

没错,那时候的我,读起书来轻而易举。

但随着年龄增长,我的眼球似乎慢了下来——不管怎么说,漫画书开始被我弟弟 Russell 抢在前头读完了,而我却只能读封底。

直到多年后,我才意识到问题根源不在于视力退化——而是因为我读书的方法不对。

我开始听说很多人能以惊人的速度阅读整本书。那些能一口气读完《战争与和平》的天才,听起来几乎像神话人物一样。

于是我开始着手调查这件事,看看有没有办法也学会这种快速阅读的能力。

我发现很多快速阅读课程都价格不菲。而且讲授的方法和术语都像是飞行训练课程里的内容。

不过,经过一番研究,我确实发现有几种技术可以帮助你读得更快。

我总结出了三种尤其实用的方法。

而且,如果我能学会,你也一定能学会——关键是,这些方法马上就能用上。

它们其实都是非常常识、非常实用的技巧,能帮你迅速而高效地从印刷文字中获取信息。这样一来,不管是读漫画书还是和马克·吐温一起开怀大笑、挑战《战争与和平》,你都能更尽兴。

准备好了吗?
前两种方法可以帮你快速处理信息量大、难度高的阅读材料——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会避之不及的那种。

它们的目标是:帮你理解文章的大意,而不浪费时间在不必要的细节上。

1. 预览 —— 如果文章又长又难

预览特别适用于处理信息密集的材料,比如长篇杂志文章、报纸特稿、技术文档或教科书等。

它的核心是:在正式阅读前,先快速浏览整篇文章,获取整体轮廓。

你甚至可以用不到一半的时间,就大致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

具体方法如下:

先读标题,然后快速浏览整篇文章,关注图表、插图、粗体字、小标题和段落结构等。

接着读第一段的开头句,看看文章是如何展开的。

然后,直接跳到最后两段再读一读。

预览不会让你掌握所有细节,但它避免了你花太多时间在你不感兴趣或者没必要深入理解的材料上。

预览是给你快速把握一篇陌生材料整体架构的一种方式。对于篇幅较短、信息较浅的文章,还有更适合的阅读方式。

2. 略读 —— 如果文章简短且浅显

略读是快速获取文章大意的有效方式,尤其适用于轻松类读物,比如杂志上的体育专栏、娱乐新闻、影评等。

你应该能在不到一半时间里略读完一篇文章,获取主要观点。

略读也适用于那些你读过很多类似内容、已经熟悉的领域,比如日常新闻或常见主题。

但请记住,略读并不适合你从未接触过的全新主题,否则容易遗漏重要信息。

最后一个方法 —— 朗读

是的,你没看错。朗读。

我弟弟 Russell 就经常使用这种方法。

他大声朗读,把每个词都用尽可能夸张的语调念出来。

然后他会加上一些评论,比如说:

“我的天啊,这段写得真是一团糟!”

或者:

“你看这个标题——太糟糕了,听上去像是厨房里的洗碗布写的。”

他甚至会在看到某个词时停下来喊:

“‘Go on,’ she said。”
“我才不去呢。”

或者干脆说:

“我才不看这个破玩意呢!”

Russell 会这样边读边演,最后自己笑个不停,然后说:

“我才不读了。”
“我饿了。”
“我想吃鸡肉。”

如你所见,不管是预览、略读,还是朗读,每种方式都有其适用场景。你不一定要把它们当作固定规则去套用,但只要练习得当,它们都能让你在信息时代中,读得更快,也读得更好。

撰稿人
标签
文献阅读
目录
订阅邮件
订阅我们的邮箱后可提前获得AJE作者资源的文章,享受AJE服务的折扣,以及更多的优惠

查看 "隐私协议"

AJE是Nature等期刊及学会、科研院所推荐的润色机构

AJE已经服务了800多所中国高校以及相关科研课题组,润色完成了超过一百万篇科研论文。来自Nature的实验数据表明, 使用AJE的润色服务之后,来自中国的稿件接收率提高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