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熬过科研人都必经的科研低谷期?

别慌,科研低谷期是所有科研人都会经历的问题,它就像论文里面的语法错误、汇报里面的格式错误、以及项目申请书里面的错别字一样常见,是科研路上的标配。今天AJE邀请了一位科研人,谈谈他是如何度过这段艰涩时期的。

更新于2025年10月28日

怎么熬过科研人都必经的科研低谷期?

每一个科研人,哪怕是实验室公认的“卷王”,抑或是团队里面最会social的那一位大佬,也总会有那么几个emo的时刻。在emo时刻就会想一些奇奇怪怪的怀疑人生的事情,例如“我读这个博士到底图啥,又累又没钱”,“我这个科研做出来到底有啥意义,根本没有实际价值”,“为什么别人能搞出来我搞不出来,我到底是不是这块料了?”。实际上,每当你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你就进入了一段实质的“科研低谷期”。

别慌,科研低谷期是所有科研人都会经历的问题,它就像论文里面的语法错误、汇报里面的格式错误、以及项目申请书里面的错别字一样常见,是科研路上的标配。今天AJE邀请了一位科研人,谈谈他是如何度过这段艰涩时期的。

要想安然度过科研低谷期需要明确两个认知

科研低谷期并不是消耗期,而可能是冲击boss的关键期

玩过关卡型游戏的都知道,有时候你操纵的角色卡在某一个关卡并一定是你技术太菜或者不够努力导致的,更多时候可能是因为你缺乏某一些装备或者道具。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并不是疯狂的冲击boss,而是需要回过头审视一下自己的装备或者道具情况,看看攻略到底还缺什么才能通关boss。做科研也是这样,有时候你卡在某个事情前,并不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缺乏某一项关键的技能,例如英语写作能力,或者某个实验技能技巧不够娴熟,而此时你需要做的是回过头看看自己还缺啥,等弥补好之后才适合再次冲击大boss。而当你一身装备都是顶级品质的时候,现阶段对你来说难于登天的boss,可能就是随手一击的开胃菜了。

科研低谷期危害最大的并不是毫无进展的科研,而是接连不断的负反馈

科研低谷期最可怕并不是日复一日毫无进展的科研项目,而是在毫无进展的科研中一层又一层叠加起来的负面情绪,最后逐渐演变成“自我否定”。这种情绪是几乎所有科研人都会遇到的,如果自我否定长期得不到缓解,可能会进一步演变成负反馈循环,容易让人陷入长期抑郁或者焦虑。这里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做科研是长期博弈,不是即时反馈。低谷期间最该做的是保护好自己的情绪系统,而不是用它来反复攻击自己。

那么怎么样才能顺利度过科研低谷期呢?

在非科研时间外彻底转移注意力,尽量不要把全部时间和精力关注科研

首先,做科研付出的努力想长期持续下去最关键的一点是需要学会做科研和生活的分离。做科研的时间外,就千万不要再继续去想科研的事情了。可以在这个时间内去跑步、去健身、去打游戏、甚至可以肥宅躺床上刷抖音(别太久),乃至就什么都不干在学校里面四处溜达,做一个“街溜子”。让大脑从“死磕科研的模式”切换到“不知科研是啥模式”,给自己一个放空的时间,往往松弛下来的大脑更容易迸发意想不到的灵感。

学会转移视线,换位思考

很多人的科研低谷期(包括笔者),其实很多时候是陷入了钻牛角尖的困境。总觉得某个具体的科研问题只能用某一条路径来走,忽略了其实还有其他的方法和模式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如果对于某一个参数化分析的问题,比如你的关注点可能更多是参数本身的影响,但迟迟得不到参数和结果之间的函数关系。那回过头来看看,可能问题根本不是参数设置,而是数据预处理出了锅。不要钻牛角尖,做科研也是需要“战略性撤退”的。

学会诉苦,寻求场外协助

很多人遇到科研低谷期的时候,经常会自己一个人熬,一个人想解决方案,看文献,做模拟,重新实验。其实这是效率非常低的解决方案,因为自己一个人的提升短时间内是非常有限的。而同时期如果有高人指点的话,可能短短两三句话就能让一个长期困扰你的难题迎刃而解,尤其是一些做过你类似科研项目的高人,他们经过过你的时期,更懂你的难题所在。所以低谷期千万不要闭门造车,更要和别人沟通,尝试去借助别人的力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科研低谷期对于每一个科研人来说都是必须学会应对的必修课,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极少数做啥都能成的天才,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那难免就会有自己应对不了的问题。别怕,科研人,你不是一个人在熬夜,也不是一个人在低谷。我们都在这条路上,一边被科研折磨的怀疑人生,一边又在偷偷进步偷偷变强。

撰稿人
标签
科研压力科研生活
目录
订阅邮件
订阅我们的邮箱后可提前获得AJE作者资源的文章,享受AJE服务的折扣,以及更多的优惠

查看 "隐私协议"

影响因子前100的期刊,有65本推荐AJE的润色服务!

来自Nature的实验数据表明, 使用AJE的润色服务之后,来自中国的稿件接收率平均提高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