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团队发布了2024年《国际期刊预警名单》。该名单旨在聚焦科研生态中两类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保护科研诚信和推动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

首先,这份名单高度关注破坏科研生态良性发展的学术不端行为,如引用操纵和论文工厂等。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科研的公正性和真实性,对于提升科研诚信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其次,名单还针对影响中国学术成果国际化传播、出版经费有效使用的不当行为进行了警示。例如,对于某些中国作者占比畸高的期刊,结合APC费用、期刊学术声望等多个因素进行了综合判断。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的《国际期刊预警名单》不再区分预警风险等级,以更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科研生态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同时,该团队强调,期刊预警并非对论文的评价,更不是对预警期刊发表成果的全盘否定。其目的在于提醒科研人员审慎选择成果发表平台,并促使出版机构加强期刊的质量管理。
在使用《国际期刊预警名单》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应将多年累积的期刊列表合并使用。对于曾经进入预警名单但经过整改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期刊,将会被移出下年度的预警名单。
期刊分区表团队表示,确定预警名单的原则是客观、审慎和开放。他们希望与科学共同体、科研管理部门、期刊及出版商等各方共同努力,夯实科学精神,打造气正风清的学术环境。
此外,为继续助力中国及世界科研和出版生态的优化,分区表团队还发起了《促进科研诚信新生态,科研诚信珠海会议签署备忘录》活动,旨在推动科研诚信的建设和科研生态的健康发展。
通过这份《国际期刊预警名单》的发布,发布团队期望能够引导科研人员更加审慎地选择发表平台,同时也激励出版机构加强质量管理,共同为科研生态的良性发展贡献力量。